科法斯 2023 年第二季度國家和行業貿易風險報告:期望過高,幻想破滅

2023 年自開年就被寄予厚望,但今年的經濟表現很可能不會達到大多數觀察人士的預期。今年上半年印證了我們的一些觀點:

  • 如不加干預,發達國家的通膨率不會自發地回到 2% 的目標;
  • 從現在到年底,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不會發生“重大轉向”;
  • 僅僅取消防疫限制措施並不能使中國發揮全球經濟中繼引擎的作用。
  • 市場曾經忽視的兩大事實如今也重新回歸人們的視線:獲得充足而廉價的能源仍然是全球經濟體系運作的核心條件;貨幣政策對資產估值和金融穩定的影響比對消費價格的影響更為直接。

    全球經濟前景仍與通膨趨勢和各國央行的反應密切相關,而我們的預測則受到一系列下行風險的影響,包括能源供應和信貸環境。

    在此背景下,科法斯上調了 13 個國家的評級,下調了 2 個國家的評級;同時調整了 26 個行業的評級(13 個行業重新評級,13 個行業下調評級)。這些調整表明經濟前景有所改善,但總體環境仍具有高度的挑戰性和不確定性。

     

    全球經濟彰顯韌性,但前景依然黯淡

     

    主要經濟體今年年初的增長資料證實,經濟衰退的“幽靈”已暫時隱退(德國除外)。這背後有幾個原因。第一,歐洲成功避免了能源供應的中斷。第二,北美和中國消費需求的激增支撐了這一韌性。第三,新興經濟體也彰顯出其韌性。因此,我們將 2023 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 2.2%。

    這些因素反映在我們的國家評級中,其中 13 個國家評級上調,主要涉及新興國家[1]。在 13 個評級上調的行業中,有 7 個行業涉及運輸業,這主要受益於旅遊業的回暖和供應鏈緊張局勢的緩解。

    然而,2023 年及未來的經濟前景依然黯淡,發達經濟體更是如此。我們的預測(2024 年增長率為 2.3%)表明,全球經濟增長不太可能大幅反彈。全球經濟近乎停滯的局面將持續下去,其中美國經濟將繼續疲軟,歐洲經濟復甦乏力,而中國經濟增速則將低於疫情前的水準。

     

    通膨得到抑制,但並未消失

     

    在未來幾個月的主要風險清單中,持續通膨風險依然很高。隨著俄烏衝突對大多數經濟體在能源價格方面的影響逐漸消退,今年上半年通膨率確實出現“機械性”下降。另一方面,持續通膨的跡象也越發明顯,歐元區、 英國和美國的核心通膨率居高不下。

    通膨壓力可能再度來襲。中國的經濟復甦尚未完全發力,可能會對天然氣供應造成壓力。與此同時,OPEC+ 宣佈減產後,石油市場吃緊。該組織的減產總量約占全球石油需求的 3.7%。目前,我們對原油年平均價格的預測仍為 90 美元/桶左右。

    除了能源價格,農產品價值同樣值得關注。儘管近幾個月的價格下跌未必會傳導至消費價格,但新的上行風險已然出現。除了將繼續施壓的俄烏衝突外,從 2023 年下半年開始,聖嬰現象或將捲土重來。這可能會影響 2023-24 年的產量和價格,全球部分地區將面臨氣溫上升和嚴重缺失。

     

    信貸環境收緊,企業破產數量進一步上升


    史無前例的貨幣緊縮政策近幾個月來對通膨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仍有待觀察,尤其是在服務價格方面。通膨率仍在上升,遠高於 2% 的通膨目標。儘管如此,以加拿大央行和澳洲儲備銀行為首的部分主要央行決定暫停升息,美國聯準會或將緊隨其後。相反,英國央行可能再度升息,歐洲央行也可能在下次會議上被迫升息。

    暫停升息有助於評估過去一年所採取行動的影響。事實上,銀行業的動盪可能引發市場對信貸緊縮的擔憂,而這一趨勢已經顯現。面向家庭和企業的新增貸款放緩,拖累了國內需求和經濟活動,並最終加劇通膨,這也要求各國央行採取謹慎立場。

    未來幾個月,企業將不得不應對價格上漲、信貸環境收緊以及國內需求低迷的不利環境。此外,經歷了 2022 年的利潤整體增長後,在核心通膨率逐步下降和單位勞動成本不斷上升的雙重影響下,企業的盈利能力可能會下降。自今年年初以來,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企業破產數量激增,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個月可能仍將繼續,甚至加劇。

     

    新興經濟體將繼續推動全球經濟,但脆弱性依然存在


    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將在 2024 年下降,而新興國家則將以 3.9% 的增速實現自 2018 年以來最強勁的加速增長。主要原因是中國經濟的逐步復甦,大宗商品出口國將因此受益。次要原因是美國聯準會貨幣緊縮週期的暫停。

    因此,科法斯上調了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奈及利亞和哈薩克等能源出口國的評級。與此同時,鑒於中國遊客的湧入,科法斯將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評級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然而,需要強調的是,全球融資環境的收緊已使許多國家面臨違約風險。埃及的評級 2022 年被下調,迦納的評級去年 2 月也被下調。基於同樣的原因,我們本季度下調了肯亞和玻利維亞的評級。 

     

Authors and exp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