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報告

川普海灣之行斬獲近 2 萬億美元投資:戰略轉向還是做秀噱頭?

川普就任總統後的首次國事訪問選擇了海灣地區。此次中東之行與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和卡達達成創紀錄的 2 萬億美元投資協定,標誌著美國與海灣地區關係的重要轉折。

海灣地區成為華盛頓地緣戰略新重心

川普連續第二次將中東作為國事首訪目的地,繞過加拿大和歐洲等傳統盟友。這一戰略選擇源於海灣國家在當前全球經濟格局中的競爭優勢:增長前景穩健、財政儲備雄厚、政治環境穩定、能源儲量豐富。

 

分三大階段簽署 2 萬億美元協定

美國總統宣佈簽署總額近 2 萬億美元的協定:

  • 沙烏地阿拉伯6000 億美元(含 1420 億美元美國軍備)
  • 卡達2430 億美元(含 960 億美元波音巨額訂單)
  • 阿聯酋2000 億美元,係去年 3 月公佈的 1.4 萬億美元投資計畫首期

除航空、能源等傳統工業領域外,人工智慧成為投資亮點,雙方宣佈將在阿布達比建設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人工智慧資料中心

 

美國與海灣地區關係回暖的強烈信號,但仍具象徵意義

除了高調宣言之外,此次訪問彰顯了華盛頓與海灣各國的戰略趨同。各國領導人圍繞共同重大議題精心措辭:面對地區緊張局勢強化防禦能力、確保關鍵供應鏈安全、構建更加連貫可持續的能源政策。

美國而言,這些投資是重振本土製造業、確保技術領先的重要抓手。對海灣國家而言,這代表著加速經濟多元化(特別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機遇,同時鞏固其地緣政治大國地位。

然而,在這些意向聲明背後,投資的具體落實和有效執行仍存變數。在地緣政治局面緊張的當下,未來數周將見證這一和解將轉化為持久行動,還是僅停留在外交姿態層面。

 

直面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擴張

此次訪問也是對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在海灣地區戰略佈局的直接回應。

北京正加大基礎設施、能源(化石燃料 250 億美元、綠色能源 120 億美元)及物流領域的實質性投資,2024 年建設合約達 700 億美元,另有 510 億美元非金融投資。

川普此訪旨在重申美國在這一地緣經濟角逐要地的影響力。

 

> 下載新聞稿

作者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