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 日解放日這一天,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所有交易夥伴大幅上調關稅—— 普遍上調至少 10%,某些國家/地區甚至遠高於這一數字。至於是臨時上調還是長期有效仍未可知,但顯然已對戰後全球貿易體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保護主義的歷史性轉折
10% 的所謂“對等”關稅已於上週六(4 月 5 日)正式生效,標誌著美國貿易政策急轉直下,甚至超出了川普的競選承諾,令人始料未及。4 月 9 日起,中國 (34%)、歐盟 (20%) 和日本 (24%) 等其他交易夥伴甚至將面臨更高關稅。
能夠逃避“對等”關稅的國家/地區鳳毛麟角,其中包括墨西哥和加拿大,符合 USMCA1 的商品仍可免稅進入美國市場。美國國內無法生產的能源礦產,以及已經或將在未來幾周內徵收從量關稅的行業(鋼鐵、鋁、汽車)也將獲得豁免。
重創全球貿易
根據科法斯經濟學家的估計,美國此次加徵關稅將使平均有效關稅稅率達到 26.2%(2024 年為 2.3%),創下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水準。也是自 1930 年《斯穆特-霍利法案》(Smoot-Hawley Act)2以來的最大漲幅。
此舉標誌著美國背離多邊貿易標準(包括 WTO 規則),並有可能引發保護主義螺旋上升。此外,面對本就高企的地緣經濟分裂風險,還將削弱供應鏈,增加企業的不確定性。
不同地區影響不一
高度依賴美國貿易的亞洲經濟體(越南、柬埔寨、台灣、馬來西亞和泰國)將首當其衝,面臨重稅。某些非洲(賴索托、馬達加斯加)和中美洲(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經濟體雖然對美國貿易依賴程度較低,也將受到嚴重影響。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韓國、日本、中國和印度預計將遭到重創。所有歐盟成員國都將面臨 20% 的關稅,尤其是德國和義大利。
或將加劇貿易緊張局勢
短期來看,前景不容樂觀。歐盟和中國等經濟體已表示將對美國進口的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或將不可避免。作為回應,歐盟甚至可能首次動用 2023 年底通過的“反脅迫工具”。
中期來看,貿易流動的重新配置將會影響所有經濟體:例如,亞洲出口商將被迫尋找新機會,可能加劇其他市場,特別是歐洲市場的競爭。
削弱美國經濟
2025 年初美國家庭消費處於低谷(1 月收縮後,2 月僅為 0.1%),經濟顯現疲軟跡象,而此次加徵關稅無疑將令美國經濟雪上加霜。進口稅率上升導致的成本增長可能導致企業投資大幅放緩,嚴重打擊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本周宣佈上調關稅前,預計 2025 年的平均通膨率為 2.8%,將會如何影響通膨讓我們拭目以待。去年競選期間有人估計,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會使今年的通膨率增加 2 個百分點。
衰退陰霾仍未散去,通膨風險的增加將使美國聯準會如履薄冰,推進降息將更加小心翼翼。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
儘管川普雄心勃勃,宣稱上調關稅將重新平衡貿易格局、刺激製造業回流、創造稅收、增加談判籌碼,但這些目標能否實現尚未可知。貿易逆差主要取決於宏觀經濟因素,而非進口關稅。此外,關稅無法消除勞動力成本和勞動力技能等其他結構性壁壘,製造業回流仍將面臨阻礙。
2024 年,美國關稅收入約 880 億美元,僅占聯邦總收入的 1.5%。
最終,除了重創各國經濟,還可能促使交易夥伴採取報復措施(如日本、韓國和中國最近採取的措施),削弱美國的談判籌碼。

data for the graph in xls format
1 USMCA =《 美墨加協定》
2 1930 年 6 月 17 日美國胡佛總統頒佈的法案,對大約 2 萬種進口商品平均徵收近 40% 的關稅。
> 下載新聞稿